新闻动态
《大学物理》课程综合改革研讨会
2025-11-05 16:06  

为主动应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,全面提升理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,大学物理教研室于20251029日召开“《大学物理》课程综合改革研讨会”。

精准把脉,直面教学痛点。通过深入的学情分析发现,物理课程教学面临以下挑战:学生数学工具掌握不牢,矢量运算、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欠缺,难以支撑物理概念的深化理解;高中应试惯性导致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流于表面,“抽象、难懂、无用”的畏难情绪普遍存在;学习习惯被动,缺乏预习、反思和主动探索的意识;综合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,难以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模型。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发展和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瓶颈。唯有通过系统性改革,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,让《大学物理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、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基石课程。

重构内容,践行“学以致用”。基于上述痛点,本次改革的核心举措是构建全新的1+X+A”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1”模块(夯实基础):精选质点力学、刚体力学、振动与波、气体分子动理论、静电场、恒定磁场、电磁感应、波动光学、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等核心内容,强化主干,确保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。X”模块(按需拓展):根据土木、生化、材料、电气、计算机等不同专业需求,定制差异化内容。土木机械类专业聚焦固体弹性与流体力学,生化类侧重热力学,材料类深化电介质与磁介质,电气计算机类则强化导体与自感互感等内容,推动物理知识与专业应用的有机融合,让学生切身感知物理之用A”模块(创新驱动):将“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”CUPT等竞赛项目纳入课程评价,以项目驱动学习,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创新能力的转化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科研探索精神。这一体系的设计,是基于“削枝强干、突出重点、有机融合、学以致用”的目标,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,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索者。

强化过程,科学反馈。协同教学内容改革,课程考核体系也相应变革。以“强化过程,科学评价”为原则,将考核重心向学习过程前置。《大学物理1》的过程性评价占40%线上学习、课堂互动、章节测试、作业、考勤分别占4%10%12%12%2%;期末闭卷考试占60%,基础题、提高题各占42%18%《大学物理2》过程性评价提升至50%,并通过引入“学科竞赛综合应用”考核项,重点评估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。期末考试的X模块将针对不同专业大类实行差异化命题。

物理课程期末试卷将实行全体教师集中审题制度,在确保科学规范的同时,合理控制难度,难度系数不低于0.65,力求实现“保底争优”,既保障全体学生掌握核心内容,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空间。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持续关注与科学反馈,真正发挥考核的诊断、激励与导向作用。

本次《大学物理》综合改革措施研讨,从真实学情出发,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与考核方式的优化,希望能破解物理教学困境。拟通过模块化教学和竞赛驱动,激发学生内在动力,引导其从“要我学”转向“我要学”,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、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。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,将齐心协力推进改革方案落地,并在实践中持续跟踪、动态优化,确保改革举措取得实效,建设一门有基础、有前景的物理课。

攀枝花学院 公共实验教学中心 

 地址: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 ICP备案号: 蜀ICP备05017906号-1  网站管理